- 發布時間:2009-10-29 該內容已經被瀏覽了 58268 次 信息來源:溫州物流網
- 摘要:供應鏈與物流都是客觀存在。在“供應鏈”一詞出現的早期,一些人把供應鏈作為物流流程的代名詞,這混淆了兩者的概念;加上物流管理、供應鏈管理都是相對較近出現的新概念,許多文獻對二者的描述又比較含糊,又進一步加深了人們對物流管理和供應鏈管理兩個概念的曲解。經常有人認為“供應鏈是物流的延伸”,“現代物流發展進入到了供應鏈管理階段”和也有人經常問供應鏈與物流系統究竟誰大?至今仍然有很多人認為供應鏈管理與物流管
供應鏈與物流都是客觀存在。在“供應鏈”一詞出現的早期,一些人把供應鏈作為物流流程的代名詞,這混淆了兩者的概念;加上物流管理、供應鏈管理都是相對較近出現的新概念,許多文獻對二者的描述又比較含糊,又進一步加深了人們對物流管理和供應鏈管理兩個概念的曲解。經常有人認為“供應鏈是物流的延伸”,“現代物流發展進入到了供應鏈管理階段”和也有人經常問供應鏈與物流系統究竟誰大?至今仍然有很多人認為供應鏈管理與物流管理沒有顯著的區別,也沒有把供應鏈管理更多地與企業經營戰略聯系起來。因此認識供應鏈管理與物流管理、企業經營戰略的關系很有必要。
一、供應鏈與物流之間的聯系
物流是物質以物理形態在供應鏈中流動,因此物流是供應鏈的載體、具體形態或表現形式,供應鏈的載體或表現形態不止物流,還有信息流和資金流,只不過物流的有形流動更外在一些,F代物流由于現代科技進步和信息化的作用,使得物流的流速、流量、流向、流通規模、范圍和效益等方面發生了質的變化,感覺上,物流更具體、更明顯,實質上供應鏈及其管理的巨大效應恰恰由物流這種外在的表現而體現出來,使供應鏈的構成具有了現代意義,在經濟社會中體現出十分重大的影響。
沒有供應鏈的生產環節就沒有物流,生產是物流的前提與條件。反過來,沒有物流,供應鏈中生產的產品的使用價值就不能得以實現。從本質上講,物流不創造價值,只增加供應鏈成本,因此存在一個“最小物流費用問題”;物流強調的是過程,物流運動及其管理的控制作用是由供應鏈中的信息流來完成的,信息互動使高效率供應鏈和物流活動成為可能。
物流供應商是供應鏈構成中的一個節點,在一個供應鏈網鏈結構中往往需要有多個物流供應商提供物流服務。物流解決方案一般由供應鏈決定,由3pl和綜合企業來實施;供應鏈管理提供現代供應鏈問題解決方案并由自身實施。二、供應鏈管理與物流管理間的聯系
人們最初提出“供應鏈管理”一詞,是用來強調物流管理過程中,在減少企業內部庫存的同時也應考慮減少企業之間的庫存。隨著供應鏈管理思想越來越受到歡迎和重視,其視角早已拓寬,不僅僅著眼于降低庫存,其管理觸角伸展到企業內外的各個環節、各個角落。從某些場合下人們對供應鏈管理的描述來看,它類似于穿越不同組織界限的、一體化的物流管理。實質上,供應鏈管理戰略的成功實施必然以成功的企業內物流管理為基礎。能夠真正認識并率先提出供應鏈管理概念的正是一些具有豐富物流管理經驗和先進物流管理水平的世界級頂尖企業,這些企業在研究企業發展戰略的過程中發現,面臨日益激化的市場競爭,僅靠一個企業和一種產品的力量,已不足以占據優勢,企業必須與它的原料供應商、產品分銷商、第三方物流服務商等結成持久、緊密的聯盟,共同建設高效率低成本的供應鏈,才可以從容應對市場競爭,并取得最終勝利。三、供應鏈管理與物流管理間的區別
越來越多的頂級企業和組織已認識到并承認供應鏈管理和物流管理間的區別。
(1)從范圍來看,我們從1998年美國物流管理協會(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clm)對物流(logistics)的最新定義可看出,物流為供應鏈管理的一個子集,兩者并非同義詞。clm的定義清楚地表明,物流在恰當的實施下,總是以點到點為目的的。而供應鏈管理將許多物流以外的功能穿越企業間的界限整合起來,它的功能超越了企業物流的范圍。供應鏈涉及范圍從新產品的研發、工程設計放大、工廠投運、原料采購、生產制造、儲存管理、發配運輸和履行訂單直到客戶服務及市場需求預測這樣一個全過程。供應鏈可以指所有組成部分均在同一地區的單一獨立企業,也可以指由分散在不同地區的許多企業組成的大型公司。這樣一個大系統的子系統可以是一個裝置、一個車間、一個分廠乃至一個公司。關于這一點,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企業的新產品開發。眾所周知,強大的產品開發能力可以成為企業有別于其對手的競爭優勢。乃至于成為促使其長期發展的核心競爭能力。而在產品開發過程中,需要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業務關系,包括營銷理念、研發組織形式、制造能力和物流能力、籌資能力等。這些業務關系不是一個企業內部的,往往還涉及到企業的多個供應商或經銷商,以便縮短新產品進入市場的周期。而這些都是供應鏈管理整合的內容。顯然,單從一個企業的物流管理的角度來考慮,很難想象會將這么多的業務關系聯系在一起。(2)從學科發展來看,供應鏈管理也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一體化的物流管理。一體化物流管理分為內部一體化和外部一體化兩個階段。目前,即使是在物流管理發展較早的國家,許多企業也僅僅處于內部一體化的階段,或者已經認識到結合企業外部力量的重要性。也正是因為這樣,一些學者才提出“供應鏈管理”這一概念,以使那些領導管理方法潮流的企業率先實施的外部一體化戰略區別于傳統企業內部的物流管理。要真正使得供應鏈管理能夠成熟發展,成為一門內涵豐富的新型獨立學科,就有必要將供應鏈管理與一體化物流管理加以區分,不能將供應鏈管理簡單地視為一體化物流管理的代名詞。一些實施供應鏈管理戰略的世界頂級企業的高層管理者對供應鏈管理的理解和把握比研究者更為準確。在供應鏈管理的定義中所指出的,供應鏈管理所包含的內容比傳統物流管理要廣泛得多,在考察同樣的問題時,從供應鏈管理來看,視角更為寬泛,立場更有高度。
(3)供應鏈管理的研究者范圍也比物流管理更為廣泛。除了物流管理研究領域的研究者以外,還有許多制造與運作管理的研究者也研究和應用供應鏈管理。他們對供應鏈管理研究的推進和重視,決不亞于物流管理的研究者們。
(4)供應鏈管理思想的形成與發展,是建立在多個學科體系(系統論、企業管理等)基礎上的,其理論根基遠遠超出了傳統物流管理的范圍。正因為如此,供應鏈管理還涉及許多制造管理的理論和內容,它的內涵比傳統的物流管理更豐富,覆蓋面更加廣泛,而對企業內部單個物流環節的注意就不如傳統物流管理那么集中、考慮那么細致。
(5)供應鏈管理把對成本有影響和在產品滿足顧客需求的過程中起作用的每一方都考慮在內:從供應商的供應商和制造工廠經過倉庫和配送中心到零售商和商店及顧客的顧客;而物流管理考慮自己路徑范圍的業務。物流管理主要涉及到組織內部商品流動的最優化,而供應鏈管理強調光有組織內部的合作和最優化是不夠的。
(6)供應鏈管理的目的在于追求效率和整個系統的費用有效性,使系統總成本達到最小,這個成本包括從運輸和配送成本到原材料、在制品和產成品的庫存成本。因此,供應鏈管理的重點不在于簡單地使運輸成本達到最小或減少庫存,而在于采用系統方法來進行整體供應鏈管理。而物流管理的運作在這方面是孤立和個別地進行的。
(7)供應鏈管理是圍繞著把供應商、制造商、倉庫和商店有效率地結合成一體這一問題來展開的,因此它包括公司許多層次上的活動,從戰略層次到戰術層次一直到作業層次。戰略層處理的是對公司有著長遠影響的決策,這包括關于倉庫和制造工廠的數量、布局和能力,以及材料在物流網絡中流動等方面的決策;戰術層處理的決策一般每季度或每年都要進行更新決策,這些包括采購和生產決策,庫存策略和運輸策略;作業層的活動指日常決策,如計劃、估計提前期、安排運輸路線、裝車等等。物流管理在層次上沒有供應鏈管理這么多和深,在范圍上是局部的。
正確認識和理解供應鏈管理與物流管理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可以更有利于我們真正從更廣泛的角度來理解供應鏈管理的豐富內涵,并能夠在實施其管理策略時獲得真正的成功。四、供應鏈管理與物流管理、企業經營戰略層次關系
供應鏈管理作為管理理論的一個研究熱點,產生與發展的內在動力是為了使企業更好地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并獲得自身的生存與發展。從近幾十年物流與供應鏈發展的歷史觀察,現代物流及其管理來自于生產供應鏈變革以及管理的需要,供應鏈變革及對供應鏈進行管理的需要源于企業經營戰略的調整,企業經營戰略調整是迫于全球社會經濟技術環境、市場競爭和顧客需求的快速變化。傳統的價值創造觀建立在工業經濟的前提與模式之上:企業都在供應鏈上排位。從上游開始,供應商先輸入,企業再附加價值,然后傳給供應鏈下游的一方――顧客(可以是另一個企業,也可以是最終顧客)。在這種模式下,企業的經營戰略就是如何為企業在供應鏈上定位的藝術,找到正確的行業,正確的產品與細分市場,以及正確的價值附加行為。然而,由于全球競爭、市場瞬息萬變,以及科技進步,一方面給企業、顧客和供應商提供了成倍的選擇機會,另一方面,風險與不確定性也隨之提高,根據過去預測將來的方法越來越不可靠;以往不重要的因素,現在成為市場變化的關鍵力量;原本并不相關的行業,如今出現了競爭,市場“游戲”規則往往可以在一夜之間重寫。企業經營戰略指導下的供應鏈管理優化從原料供應到最終客戶的全部活動,從而可以創造最大價值。例如,企業的供應鏈運營規則由制造為中心的“推式”轉變為以客戶需求為原動力的“拉式”的供應鏈管理,就是一種企業經營戰略的調整。供應鏈管理與物流管理、企業經營戰略之間的層次關系可如下圖所示。從管理層次來看:企業經營發展戰略
∨
供應鏈管理
∨
物流管理、信息流管理、資金流管理從產生需要來看:物流管理需要的產生來自供應鏈整合的需要
∨∨∨∨
∨∨∨
供應鏈整合與供應鏈管理來自企業經營戰略的調整
∨∨
∨
企業經營戰略調整是為了迎合市場變化和最終滿足顧客需要
企業經營戰略指的是為實現長期經營目標、達成目標的途徑和手段的總體謀劃,是企業在動態環境中確定的企業經營的重大戰略決策。在今天的世界市場中,由于信息技術的進步,經濟的全球化以及管理思想的創新,競爭的方式也發生了轉變,從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轉向供應鏈和供應鏈之間的競爭,而供應鏈的競爭優勢最主要的就是取決于供應鏈成員企業的企業經營戰略及其實施,將以獲得或保持供應鏈的競爭優勢為企業目標,從而改造傳統的供應鏈、優化供應鏈管理、有效地組織和整合供應鏈。這具體地表現在以核心企業為中心,上與生產加工領域相聯,下與批發商、零售商相接,建立一個企業聯盟,并把相關企業納入供應鏈把整體的資源最有效地規劃和調用,以此實現業務跨行業、跨地區甚至是跨國的經營,對大市場的需求作出快速的響應,使供應鏈上的產品實現及時生產、及時交付、及時配給、及時交送到最終消費者手中,快速實現資本循環和價值鏈增值的過程。作者簡介:博士 教授(上海海運學院,200135)
上海生產力學會交通運輸委員會副主任
中國物流行業協會高級顧問- 按Ctrl+D將此信息收藏到收藏夾 【打印】【關閉】【頂部】